历史悠久
千年会津门 半部酒城史
中国酒城,即泸州市,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设置江阳县。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泸川郡。泸州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据《泸县志》记载:“会津门始建于宋政和年中(1111-1117年),在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均有修缮。且著名诗人杨慎曾在会津门著有《会津门观江涨望小市人家细作》。”闻名遐迩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他所著。
川酒集团旗下“中国宜宾·浓香白酒基地”技承宋代“姚子雪”,源起明清“昭叙恒”酒坊,承600余年历史印记……
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四川,天府之国;宜宾, 川南僰国,酒的王国。
古僰侯国时期:僰人酿出了单一粮食酒的“窨酒”。“窨酒”是以大麦、小麦、酒米(糯米)、高粱等为原料酿造,开创川南古僰道粮食酒之先河。
汉初至唐代:随着汉民族迁入,宜宾出现了用粮食酿造的蒸馏酒(亦称“溜酒”),宜宾真正的白酒由此诞生。
唐代时期:运用蒸馏技术酿造了一代佳酿“春酒”,被世人称之为重碧春酒,也是白居易、杜甫常赞于诗中的一代名酒。
北宋时期:宜宾酒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该时期的“荔枝绿”酒,也被诗人黄庭坚屡屡写入诗文作品中。
明清时期:宜宾杂粮酒精选为5种粮食酿造,通过地穴式窖池发酵酿出了远近闻名的“杂粮酒”,宜宾美酒自此闻名天下。
核心产区
特别的气候
酿酒微生物生长最好的天然温室
宜宾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为酿酒微生物的富集和生长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特殊的地貌
最丰富的微生物最优质的酿造地
宜宾山多,风景秀丽,常年空气清新而湿润,为这里的酿酒微生物提供了天然的繁衍环境;宜宾土地富含磷、铁、镍、钴等多种矿物质,使这里的微生物和宜宾古窖池群中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微生物群落,这在世界蒸馏白酒产区都是极为稀有的。
立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拥有世界独有的微生物生态圈
宜宾在数千年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种群不断发展和驯化,最终形成最适合当地酿酒需求的、活跃于该区域环境的、独一无二的特微生物群,这些特殊微生物群与酿造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形成了独有的微生物生态圈。
独有的三江活水
酿造最甘冽的会津门美酒
宜宾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溪流纵横,三江九河,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层层渗透、过滤吸收,转化为甘甜可口的清泉水,宜宾水质硬度低、酸度适中、含多种微量元素等优点,水质清澈甘润,是酿酒的最佳用水。
国优品质
千年传承,百年技艺
浓香“三万瓶中选一瓶”,浓酱兼香“一万瓶中选一瓶”
三大酿造技术:中偏高温包包大曲、泥窖生产、纯粮固态发酵
四项工艺特点:混蒸续糟、跑窖循环、双轮发酵、量质摘酒
五种臻选原料: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小麦
六分精细控制:分层起糟、分层拌和、分层蒸馏、分级摘酒、分层入窖、分级并坛
十大关键要素:粮、糠、水、曲、温、酸、糟、窖、摘、并
每瓶会津门酒都由传承自“宋代姚子雪”的古法技艺酿造,再经中国白酒评委大师团队口感调研上百次雕琢而成。“优中选优,好中选好”每瓶会津门酒都按浓香型酒“一万瓶中选一瓶”;浓酱兼香型酒“三万瓶中选一瓶”的严苛标准臻选而出。
川酒集团会津门始终秉承“做古法工艺的传承者,做纯粮酿造的坚守者”,以匠心守初心,以品质致未来。以传承时光之美的工艺“酿老百姓喝得起的纯粮好酒”。
专利技术
研发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发明专利
成功创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宜宾市酿酒微生物研究工程技术中心,目前已拥有国家专利33个科技成果和专利转化率达100%